文章详情

少年中国校园足球专家解读国足惨淡成绩足球需要心理和社交能力

阅读: 71次 发表于:2022-11-26 21:29

少年中国校园足球专家解读国足惨淡成绩足球需要心理和社交能力

记者王伟报道 今年5月6日,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2019、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年度总结活动上,全国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专家、原河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河南省校足办常务副主任、河南大学国际足球学院院长郭蔚蔚获得2019年、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感动人物两个奖项。

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校园足球感动人物奖是全国校足办对郭蔚蔚多年从事校园足球工作的认可,更是对他多年来推动校园足球发展的肯定。从足球运动员到大学老师,再到省级教育部门体卫艺处的管理者,始终在学校体育、校园足球一线工作的他堪称中国校园足球界的一面旗帜。

借着10月30日郭蔚蔚到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为广东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师培训的机会,本报记者与郭蔚蔚主任进行了面对面对话。郭蔚蔚从自身的实践经历方面分享了自己对校园足球的理解,也谈到了他对中国足球未来发展路径的经验分享。

“足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教育,更是一种社会生活氛围。”郭蔚蔚指出,作为新时代青少年,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注重感受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通过足球运动磨练坚强的意志、锻炼强健的体魄、塑造优良的品格。郭蔚蔚认为,足球是一项综合技能要求很高的运动。除了技术、战术和身体之外,参与者还需要一定心理和社交能力,而心理和社交能力对于当下的中国足球更具有特殊意义。

少年中国校园足球专家解读国足惨淡成绩足球需要心理和社交能力

少年中国校园足球专家解读国足惨淡成绩足球需要心理和社交能力

12强赛,国足前四轮1胜3负的惨淡战绩让大部分球迷失望不已。作为校园足球的一线工作者,郭蔚蔚更觉得痛心。在12强赛季的惨败让郭蔚蔚也很痛心。在为学员们培训的过程中,郭蔚蔚特别提及国足,他认为大家应该冷静下来分析中国足球目前的现状。尽管他否认自己是悲观主义者,但他认为中国足球再次打进世界杯需要等到2030年,甚至2034年。

多年来,郭蔚蔚一直呼吁中国足协树立科学发展足球的理念。在他眼里,足协一直在用竞技的思维考虑足球发展,很少去关注这项运动的普及情况。如果不能清楚认识足球的普及能为竞技水平的提高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在青少年打基础的阶段一直强调专项训练,时间越长,越练不出来。一旦陷入这种恶性循环,这对于足球的发展影响特别大。

中国足球现在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国内球员在联赛看起来踢得还行,一旦到了亚洲赛场与拥有一定水平的球队对抗时,表现出来的能力完全是两回事,不仅踢得一塌糊涂,甚至连像样的进攻都没有。

郭蔚蔚是专业足球运动员出身,当过大学足球教师,也在教育部门体卫艺的任职过管理者,他内心很清楚,我们的球员和欧洲、日韩的球员完全不一样。后者是在教育体系当中成长出来的球员,经历过正常的文化教育。但我们不一样,我们过去的体制是将孩子集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进行封闭训练。不光足球是这样,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在专项化训练时期都是这样,孩子们的文化课基本不上了。

“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只有技术肯定是不行的,最顶级的运动员一定需要极高的综合素养支撑。如果综合素养跟不上,运动员遇到一定的程度天花板,突破起来就很困难。”郭蔚蔚说,“这就是中国足球的决策者们一直认识不到、想不明白的事情,其实中国国家队的这种表现不仅仅取决于他的技术、战术和身体,更多的是取决于他们的心理发展状况、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自身的综合素养。这些因素决定了这个球员能不能成为优秀球员。”

少年中国校园足球专家解读国足惨淡成绩足球需要心理和社交能力

少年中国校园足球专家解读国足惨淡成绩足球需要心理和社交能力

郭蔚蔚认为,中国足球的决策者乃至所有的中国足球人必须将观念转变过来,“足球青训体系的科学架构在实施内容方面呈现五环式结构:技术、战术、身体、心理和社交能力。想要把足球发展好,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

“其实,对于中国足球来讲,决策者的思路从发展的路径上也跑偏了,认为只要国家队成绩好了,什么都可以搞定,其实从这个思路恰恰相反,应该是少年强则国强。如果足球的水池里没有水,怎么才能踢好?”郭蔚蔚认为中国足球一直在走弯路。

郭蔚蔚年轻时经历过河南体工大队的训练,有实践经历的。“过去不管是早期的专业队,还是后来职业化改革产生的职业、社会俱乐部体系,它最大的问题是一旦发现孩子踢球不错,就把他弄到一个不跟爸妈在一起、脱离原来的学校、也不跟社会接触的环境里,安上一个“专心踢球”的帽子,让孩子陷入一个封闭的环境。这是过去几十年中国足球培养青少年人才的一个基本模式,这种模式本身就不可能造就优秀的运动员。如果早早把这批孩子弄到一块,配几个教练员就这样一直练,有天赋的孩子最后也会被埋没。”

从青少年足球的青训体系和校园足球育人的角度来看,郭蔚蔚强调孩子们的“三不脱离”理念:不脱离学校、不脱离家庭、不脱离社会。换言之,“圈养”的足球不可取。“所以做好校园足球的普及非常重要,在普及当中发现具备足球天赋的孩子,然后通过正确的方式和方法,逐步向竞技层面输送队员。”郭蔚蔚说。

少年中国校园足球专家解读国足惨淡成绩足球需要心理和社交能力

少年中国校园足球专家解读国足惨淡成绩足球需要心理和社交能力

对于足球人口的不足以及如何科学地发展中国足球,足协其实有一定的认识和想法。从中国足协颁布的足球青训大纲中,郭蔚蔚看到了中国足球在青训领域的一大进步。“首先,我们终于有了统一的大纲;第二,这个大纲引入了国际流行的、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不可缺失的两部分内容:心理和社交能力。”

一谈到青训大纲,郭蔚蔚很兴奋,“心理和社交能力的天花板一定要突破,如果一直按照以往的自我规律式去训练的话,中国足球无法真正的改变。”“事实上,欧洲国家的足球教学大纲当中,早就把心理和社交能力列为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因素,也一直坚持在这两个方面进行训练和提高。过去中国足球的传统训练只注重三块,一是技术、二是战术、三是身体。”

“而且,我们这些足球教练员的知识结构里头也不存在心理和社交能力这些东西,你让他去教,让他在训练当中去灌输这些内容,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的教练员必须得补课,要重视心理和社交能力,这也是优秀足球运动员的核心素质。”郭蔚蔚对校园足球的未来充满信心,“根据青训大纲增加这两个内容,然后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队员进行落实,持之以恒,一定能收获结果。”

少年中国校园足球专家解读国足惨淡成绩足球需要心理和社交能力

“场上的比赛能力其实有时候并不在球上,而在球以外,但这个道理我们的足球从业人以往想不明白这件事,认为球场上的表现一定和球本身有关,和球无关的东西似乎都不搭界,所以他的理解是这样,这就很可怕。”郭蔚蔚说。

“只是我们意识到这些还不够,要向社会传递这种信号——运动员场上的表现,不仅取决于他的技战术水平,而很大程度上受技战术以外的其他综合因素所影响,”郭蔚蔚表示,“说白了就是球场上的智慧,大部分中国球员只是用脚踢球,没用脑子踢球,所以指望球员在场上阅读比赛,打出亮眼的发挥,根本不现实。”

郭蔚蔚曾到欧洲多个国家学习足球青训体系建设,现场观看过当地足球的训练。在他眼里,建立科学的青训体系非常重要。“科学”两个字必须特别强调,“中国足球青训体系的路子必须要走对,如果走错了,则越走越错,越走越远。”

“长时间以来,我们的足球训练,基本上是在非对抗情况下的训练,对比欧洲同级别球队的训练,我们的球员缺乏足够的对抗,不仅是身体上的,是全方位的。欧洲教练员安排训练课时,都是在激烈对抗的条件下设计训练课程和任务。他们的球员已经习惯了,而我们的球员一到场上就有压力,对方一紧逼就乱了。”郭蔚蔚认为过去我们的训练缺乏实战的设计,而这是理念的问题,训练方法的问题。

少年中国校园足球专家解读国足惨淡成绩足球需要心理和社交能力

少年中国校园足球专家解读国足惨淡成绩足球需要心理和社交能力

在采访的过程中,郭蔚蔚讲了一个到荷兰学习足球的故事,“在与荷兰足球的专家交流的时候,我们谈到了足球文化的作用。荷兰足球专家听完之后感叹道,你们是中国足球文化传播的第一代人。他说我们的足球理念和他们很相近。”

当时,郭蔚蔚与荷兰足球同行谈到足球文化的传承作用。荷兰同行说,之前也曾有不少中国足球人到荷兰访问,但没有任何人谈到足球文化的话题,更多的中国同行去他们那里谈的是足球竞技、足球技术的话题。而在荷兰足球同行眼里,没有足球文化的足球太过偏颇,而且过于单一,这会导致中国足球缺失了青年球员全面发展的方向,如果没有足球文化的传承,中国的足球发展理念是狭隘的,不是宽泛的,是不太符合世界足球发展潮流的。

众所周知,荷兰足球是无冕之王,而在与郭蔚蔚交流的过程中,荷兰同行说他们已经是荷兰足球文化传承的第九代人,九代传承需要上百年的历史,而倘若如他们所说——中国足球文化刚刚开始第一代,这样的差距也说明了中国足球与欧洲足球发展的差距。

在荷兰的足球文化交流活动中,一位年轻荷兰足球从业者告诉郭蔚蔚:荷兰年轻人如果离了足球,会觉得生活很乏味,他们每周六会把经常在一块踢球的同伴们约到,上午打比赛,中午一起喝啤酒,下午看比赛,能去现场,就去现场,去不到现场,就看电视转播,一天的生活全部围绕足球。可以想象,如果离开了足球,这一周的生活会很无趣。

“我们傍晚去荷兰社区走访,发现附近的社区有六七片带灯光的草坪足球场,不管是孩子还是五六十岁的长者,晚上都会去场地上各找各的同伴踢足球。”郭蔚蔚回忆道。“那次在荷兰的感受是足球在生活中的生动体现,只有达到这种程度,足球文化才会丰满。”郭蔚蔚说,“我深刻地感受到,足球不仅是竞技,更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教育,是一种生活。参与和普及的人多了,自然会从中涌现出人才。”

少年中国校园足球专家解读国足惨淡成绩足球需要心理和社交能力

少年中国校园足球专家解读国足惨淡成绩足球需要心理和社交能力

近年来,郭蔚蔚看到越来越多的少年参与到足球活动和训练当中,但其中有部分家长受到金元足球或其他的一些理念影响,认为孩子踢球就得成为职业球员。这种想法并不科学。“全社会对精英的成才率要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郭蔚蔚说。

足球精英的成才率是非常低的,低到什么程度?郭蔚蔚具体阐述:“我跟西班牙足协专家委员会专家胡安·卡洛斯有过多次交流,他后来在西班牙的瓦伦西亚办了一所国际足球学校。我们有过几次深度的交流,我曾经专门问他,在西班牙,足球成材率到底怎么样?他说,在西班牙有一个数据,西班牙踢球的青少年,6万人当中有可能会出现一个职业球员,也就是1比60000的概率,可能中国还达不到他们这种程度,因为我们整体水平比较低,我们可能10万个踢球的孩子才能出一个职业球员。”

郭蔚蔚说:“全社会应该认识到成为在开封探索新型足球学校示范精英球员的概率是极小的,所以,不管老师、校长,还是家长,在鼓励孩子踢球的同时,不要指望他成为一个精英球员职业球员。”

郭蔚蔚认为,让孩子去踢球,除了强身健体、掌握技能和塑造优秀优良品格这些教育功能之外,其实是把孩子送到球场,让他通过踢球,成为会踢球的老师、会踢球的医生、会踢球的设计师、会踢球的园林师,在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职业,但都会踢球,踢球能伴随这个人一生,会成为一生的玩伴,会成为一生的健身手段,成为一生的交友平台。

少年中国校园足球专家解读国足惨淡成绩足球需要心理和社交能力

“其实踢球对人一生的发展的贡献是很大很大的,所以全社会要理解,成为职业球员、成为精英球星概率是极低的,这是一个基本概念,应该树立这样一个意识。”郭蔚蔚说,“更要认识到足球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其实送孩子去踢球,绝大多数成不了职业球星。送孩子踢球,首先是改善孩子的身体状况,让他强身健体,健康起来,强壮起来,都成为棒小伙子。然后,通过踢足球,学会人际之间的交往,他能成为学生领袖,这会为他一生带来很大的发展基础和机遇。这种认识需要中国足球文化建设的倡导者们,不断向全社会传递这种科学发展理念,让中国老百姓慢慢转变旧的观念。”

对于中国校园足球发展,甚至中国足球的发展的建议,郭蔚蔚谈道:“要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这一点现在在中国其实是很薄弱的,现在的中国足球仍然没有融入世界足球发展的大潮流当中,我们仍然是按照自己的认识和思维去推动足球的发展,好多事情并没有按照世界足球发展的规律包括人才培养规律去做,所以这是我们有巨大差距的。理念观念是需要改变的,而且这是中国足球改变的前提,如果理念观念不改变,不树立科学发展这个理念,所有事会越做越差,所以这是我觉得第一个要解决问题。”

郭蔚蔚认为第二点是抓好普及,扎扎实实的普及工作还是要做。“为什么河南的三支中学生队伍打进全国前三,是因为我们的基础工作做得好,普及工作做得好。通过普及,河南校园足球整体水平上来了,连续多年处在全国中学生足球比赛的前列,最基础是受惠于我们普及工作做得好。”

少年中国校园足球专家解读国足惨淡成绩足球需要心理和社交能力

少年中国校园足球专家解读国足惨淡成绩足球需要心理和社交能力

近两年,河南省开封市推出了足球振兴十年发展规划。郭蔚蔚说:“全国地级市出这样的规划是很少的,这个规划,我当时参与评审了,做得非常好。”而且开封市领导向教育部体卫艺司王登峰司长进行汇报。经过多方沟通,从校园足球满天星发展为新型足球学校的建设探索的任务交给了开封市。

从去年开始,郭蔚蔚一直为开封市的新型足球学校忙碌着,光是头脑风暴就进行好几次,根据现有的满天星训练营的组织架构,为新型足球学校做一个基本定义,“新型足球学校是一个区域内依托若干所优质中小学来发现选拔各年龄组有天赋的苗子,然后按照三不脱离的基本原则,按照每周两练一赛的基本要求,构建的一个网络化虚拟的新型足球学校,它不是一个实体学校。其实新型足球学校是一个虚拟的学校,是一个概念,其实这个地区所有的特色学校都是新型足球学校的组成部分。”

新型足球学校一套建设规范做出来后,郭蔚蔚的心也落了地,“大家一看规范就知道新型足球学校的概念是什么,我们以开封做个示范,这个模式是中国体育的创新,是足球青训的加强版。”

随着河南校园足球做得越来越好,未来也有可能将河南省校园足球体系与当地中超俱乐部河南建业的青训直接对接。郭蔚蔚也正在探索校园足球体系与职业足球体系互相植入的方式方法,形成中国足球最接地气的从普及到提高的方式。

少年中国校园足球专家解读国足惨淡成绩足球需要心理和社交能力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