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世界杯回眸两个印第安孩子和两个美国孩子

阅读: 677次 发表于:2023-03-03 01:10

亚马逊河有两部分,绵延千里的世界第一大河,和它流经的一望无际、广袤的原始森林。

我只去看了那条河。

独木舟停在河水淹没的树林中,四处静悄悄的,偶尔有只鸟在几船人的注视下飞过,远处闪烁的红点是一种亚马逊独有的奇花异草,一切动的、有颜色跳动的,都是生命迹象……突然,丛林中非常安静的出现了一只小独木舟,上面坐着两个一言不发的印第安男孩。

但他俩出现在人迹罕见的河“深处”并非偶然,他俩就住在“附近”、专门向游客卖一种自制、包装简陋的糖。男孩大的约12、13岁,小的7、8岁左右。他俩不说话,只安静的等在一边。我顿生恻隐之心,买了两块(我从不吃糖),并和他俩合影。为转移话题,我问导游他俩是否踢球,导游说当然踢。问他俩是否知道内马尔,他俩点头。

亚马逊河生态保护的很好,几乎还是原始状态,世世代代生活在河上的印第安人只是多了条几乎看不到的电线。我特地去看了他们的房间,几个孩子在打游戏……导游介绍说,河深处几个“孤零零”的“房子”里,一个是教堂,旁边一个是学校。

亚马逊河上的孩子踢球吗?也许只有整天只想着“如何才能把足球搞上去”的中国记者才会问如此愚蠢的问题?

一望无际的亚马逊河深处的“水上人家”,与北极圈的印第安人,某些大山深处人家一样,如何在非常特殊的自然条件下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必不可少的教育。体育和足球,有则有之,无则无之。

世界杯结束坐法航巴黎转机,与俩美国孩子为邻,问从哪来,答曰:LA(洛杉矶)。男孩14岁,女孩8岁。

两兄妹父亲是索尼(世界杯赞助商)经销商,到巴西看完世界杯决赛、再全家去意大利旅游。问女孩都知道意大利些什么,她的回答让我非常吃惊,第一是罗马帝国,第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是曾占领俄塞俄比亚……,让我更吃惊的是,兄妹俩与(外国)人交流毫无障碍的流畅程度。

兄妹俩功课名列前茅,男孩说喜欢篮球、游泳,还学西班牙语。妹妹说她也玩篮球、游泳,学希伯来语。兄妹俩长着一头黑发,个都不高,我开始以为是犹太人,后来再问,父母都来自伊朗。我问妹妹是否知道约旦河西岸发生的冲突,她更同情哪一方?她说知道、同情以色列一方(她父母是伊朗人)……

我想从那个男孩那知道美国中学生的课程安排,是否下午没课全是“玩”,因此体育天赋都挖掘的很好。美国足球暂时不太好,也有教育部、学校不够重视,没安排足够足球课之因?他的回答也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第一,他们一天7节课,下午也要上课到3点,然后才能去“玩(体育)”。第二,有家庭作业,老师也要批,他们大多7点吃完晚饭、也要10点左右做完,再洗澡睡觉。

不是说欧美中小学生下午都不上课、法律规定不准留作业……吗?没作业,还都去踢球,所以足球水平世界一流。中国中小学生课程、作业太多,体育课中足球太少,所以要把中国足球搞上去,一定要减负、要增加足球课,甚至进高考特长加分……。

原来那么多有关中国足球、中国体育和中国教育无限引申的夸夸其谈,都建立在一个对欧美中小学教育以讹传讹、连基本情况都不了解的基础上?我现在怀疑,甚至连巴西中小学学生下午可能都要先上课的,而且,他们绝非只是为了“把足球搞上去”才有那么多孩子去踢球。自由选择喜欢的项目,释放生活的活力和天性,才是巴西人、而不只是巴西足球的本质?

那两个印第安男孩也许会上岸去踢球,那两个美国兄妹的兴趣中并没足球,但衡量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之优劣不能只看足球,那是病态的“足球强迫症”。而纸上谈兵了半天给中小学生减负,最后只是把一周寥寥无几的体育课的一节固定为足球,纯属自欺欺人。

一叶障目,可不见泰山。但若闭目自以为是,也会一切皆不见,甚至把事搞颠倒。为足球而足球,离开整体教育改革去奢谈“足球从娃娃抓起”,必将断无结果。(中国体育报 周继明)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