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为何印度无法成为下一个中国
美国《外交》双月刊网站12月9日刊发题为《为什么印度无法取代中国》的文章,作者是美国布朗大学高级研究员、印度政府前首席经济顾问阿尔温德·苏布拉马尼安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常驻印度高级代表乔希·费尔曼。全文摘编如下:
印度可能即将迎来历史性繁荣——如果它能设法增加私人投资,包括从中国吸引大量全球企业的话。但是,新德里能抓住这个机会吗?答案并不明确。
在某些方面,印度看起来像是全球企业的应许之地。它有结构性优势,其潜在对手存在严重缺陷,政府正在提供大量投资激励。
先从结构性优势说起。印度很快会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它是少数几个大到足以容纳许多大规模工业的国家之一。此外,它拥有一支特别年轻、有才华和能讲英语的劳动力大军,其实体基础设施近年来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除了这些优势,还有替代选择的问题。如果跨国企业不去印度,还可能去哪里?几年前,其他南亚国家可能会被认为是有吸引力的选项,但情况已经发生变化。过去一年,在经济历史学家亚当·图泽所说的南亚这场“多重危机”中,印度作为稳定的避风港脱颖而出。
然而,如果印度真是应许之地,跨国企业应该排着队把生产活动转移到南亚次大陆,国内企业则利用这一繁荣来促进投资。不过,几乎没有迹象表明正在出现这两种情况。
为什么全球企业不愿意将它们在中国的业务转移到印度?是出于和国内企业不愿投资同样的原因:风险还是太高。
投资于印度的诸多风险中,首先就是企业仍然无法确信它们投资时实施的政策以后不会改变,导致它们的投资无利可图。即便政策框架在纸面上仍然具有吸引力,但企业无法确定规则能否得到公正执行,而不是有利于“国家领军企业”——印度政府偏爱的大型印度企业集团。
要想成为“下一个中国”,印度面临三大障碍:投资风险太大,政策内向性太强,宏观经济失衡太严重。需要消除这些障碍,全球企业才会投资,因为它们确实有其他选择。它们可以把业务转回东盟,后者曾是世界工厂,直至中国接过这一角色。它们可以把业务转回发达国家国内,这些国家在东盟国家之前也扮演过这个角色。或者,它们可以把业务留在中国,理由是印度这一替代选择并没有更好。
印度是否会变成下一个中国不仅仅是全球经济作用因素或者地缘政治的问题。这需要新德里自己作出重大政策调整。
来源:参考消息网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
得马琳者得天下”神话还是“得樊振东者得天下”
马琳,樊振东 2025-05-25 -
陈梦的时代真的来了吗?刘国梁内心欣慰
陈梦,孙颖莎,刘国梁 2025-05-25 -
2022c罗世界杯附加赛几个进球c罗帮助球队力挽狂澜的比赛
世界杯 2025-05-11 -
樊振东张本智和乒乓球比赛
樊振东,张本智 2025-05-11 -
樊振东马龙乒乓球决赛
樊振东,马龙 2025-05-11 -
2008北京奥运会邮票现在值多少
奥运会 2025-05-11 -
樊振东夺冠后刘国梁的评价
樊振东,刘国梁 2025-05-11 -
刘国梁为什么一心扶持刘诗雯
刘国梁,刘诗雯 2025-05-11 -
活宝一枚!奥莫特训练结束一展歌喉 同时和小曾开玩笑
篮球,CBA,中国篮球,北京 2025-04-26 -
比卢普斯:很高兴看到活塞本赛季的崛起 他们很久没打季后赛了
篮球,NBA,活塞,开拓者 2025-04-26